瑞安診所-曾石姿醫師 觀點分享  

異位性皮膚炎,是一種慢性過敏性皮膚病,部分患者會併有過敏性鼻炎或氣喘等問題。有70%可以問出家族史。在兒童時期的發生率高,但也有成人期才發病的,發病的程度有輕有重。

成因為何?

致病確實原因仍不確定,但牽涉多種因素,包括遺傳基因、免疫系統及心理因素等。患者的皮膚屬於非常敏感狀態,有許多誘發因素,會導致病情發作。常見因素有:1.皮膚乾燥 2.氣候變化3. 情緒壓力 4.過度出汗 5.接觸過敏性或刺激性物質,如:肥皂、清潔劑、毛料衣物等 6. 食入或吸入過敏原,如牛奶、蛋、海鮮、動物毛髮、灰塵、花粉等。

症狀有哪些?

嬰兒時期,臉頰為好發部位,出現皮膚紅腫丘疹,嚴重時會有出水及結痂。到了兒童時期的表現則多出現於四肢屈側,肘窩及膕窩有乾燥、脫皮、皮膚變厚及苔癬狀變化。由於皮膚搔癢、長期搔抓、皮膚可能出現厚皮、搔養性結節、及色素沉著。絕大多數患者會在二十歲前痊癒,但少數人持續至成人期仍受其困擾。

異位性皮膚患者特別容易合併有其他皮膚感染,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、黴菌及疱疹病毒感染。

治療:

治療最主要是做好止癢,防止搔抓。減少因為病情控制不易,造成小孩因為癢引起不舒服、脾氣不好,影響專注力等不良情形發生。 藥物治療包括: 口服抗組織胺、外用及口服類固醇、光化學療法、免疫調節性藥物,醫師會依不同病情使用不同的藥物來控制。

注意事項:

除了藥物治療外,平常的照顧與保養也有助於減少發病嚴重度。皮膚乾燥應使用不含香料、低致敏性的乳霜,增加皮膚的保護能力。除了減少洗澡次數,也要少洗熱水及使用刺激性清潔劑,避免過熱或過冷,不要過度流汗以及少穿毛料衣物。盡量不要接觸、食入或吸入過敏性物質,同時也要保持心情愉快、減少心理壓力。

瑞安診所👈

內容出處👈

本篇內容由曾石姿醫師授權分享